在历史源流中探寻儒家传统的真精神
今年是孔子2575周年诞辰。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,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传统,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儒家传统具有社会功能、功能、教化功能、信仰功能......
在三千年典籍中读懂中华文脉
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(公元1180年)池阳郡斋刻本《山海经》、熹平石经《尚书·尧典》残石、宋绍兴二年至三年(公元1132-1133年)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......
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亮相嘉义
图为展览现场。 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供图 2024“盛世壁藏——唐代壁画文化特展·三部曲”近日在位于嘉义的南华大学拉开帷幕,来自海峡两岸的近300名嘉宾参......
博物馆奇妙夜邂逅传统佳节
孩子们正在体验古法制玉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漫步,体验京绣、北京玉雕、天津葫芦制作技艺、布糊画等传统手艺;到汉服文化体验中心穿上......
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
位于“北京中轴线”上的景山公园等区域的风貌。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当地时间7月27日,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,将“北京中轴......
刘洋洋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演变的三条路径
摘要:“好恶”也作欲恶、爱恶。早期儒家在关于情性、心灵和人格养成等的讨论中对于好恶有极丰富的论说。从个体修养与成德处着眼,孔子与楚简《性自命出》将好恶看作......
刘星鼎 成中英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
摘要:“金声玉振”概念共现于《五行》与《孟子》,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“本体”没有透彻的观照。如果尝试引入“本体诠释学”的方法,并......
刘光胜民本概念的内涵及民本思想的恒久价值
“以民为本”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和底色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标识。但“民本”概念的内涵是什么?其价值何在?这一直是学界尚未讲清楚、弄明白的问题。 一、何为......
冯俊 冯立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
文明的繁盛、人类的进步,离不开求同存异、开放包容,离不开文明交流、互学互鉴。新征程上,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,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