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霖孔子思想的先世渊源考论
摘 要:春秋晚期是世族衰落但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,作为殷商王室、宋国公室后代的孔子,信而好古,其所好之古,理应包括源远流长的家族历史。梳理孔子的祖先世系,探......
王阳明对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推进
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曰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这应该是“民本”一词的源头。这八个字可圈可点。“民”是国家的根“本”。“固”,在农耕文明的状态下有安居乐业的......
王闻文 沈顺福论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
摘要:近年来,以血缘为基础的儒家伦理遭受诸多指责和质疑。批评者认为儒家伦理只讲求爱亲而忽略了对陌生人的关怀。然而,这种判断乃是对儒家的误读,没有关注到儒家......
王沁凌仁智并显与旁通时行试论焦循孟子正义的人性论和思想
摘要:《孟子正义》是清代学者焦循探讨人性论和思想的代表作。在书中,焦循根据人可以教之仁义的事实,论证人性本善。人性由本于血气形能的欲、情、知共同构成,三者......
王杰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成文家训
《诫伯禽书》的作者是周公。周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00年,姓姬,名旦,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,周武王姬发的弟弟,曾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,并制礼作乐。因其......
王晓洁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眼中的孔子
“乃所愿,则学孔子也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此句充分彰显了孟子对孔子的推崇与敬仰之情。即便是与孔子相比,孟子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也不遑多让。根据黄怀信的统计......
王开元德刑之争的权力论述与解决方案从孔子到董仲舒
摘要:德刑之争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。从孔子到董仲舒,诸多学者都对“亲亲相隐”案有过分析论述。这一案件不仅仅是道治或法治问题,更是权力视域下的......
玉与礼礼制儒学化的器物表征
华夏是文明礼仪之邦。中国古称“华夏”,何为“华夏”?《春秋左传正义》疏曰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”《礼记·玉藻》又将玉与人的德行相......